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包积液 > 预防方法

治疗肿瘤,什么才是真正的中西医如何结合

                          医院肿瘤科

1.为何要中西医结合

  大家都很关心中西医结合这个话题,中西医能不能结合?客观的说应该能够部分结合。不过目前中西医结合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太过形式,形式过于内容,而且发展速度相当缓慢,难以出现非常令人满意成绩。造成这样的局面,我觉得方法学和理论基础研究不够,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反思中西医结合所走过的点点滴滴。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大量传入中国,传教士的到来,西医书籍的翻译、建立西医学校、医院、吸收留学生,西医以排山倒海之势挤压中国的传统医学。

  西医的势头很猛,阵势强大,几乎独霸了中央和地方的卫生大权,民国时期曾有取消中医之说。当时以南京为首的中医药界请愿震惊全国,北京四大名医就是这时候产生的。中医以其独有神奇疗效得以光明正大地保留下来,但时时面对灼灼逼人的迅猛发展的西医。

  年,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胜利这一法宝,就萌生创造中国新医学的想法。他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这被认为是中西医结合概念的原始出处。

  此前的年,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首届全国卫生大会上,即将“团结中西医”确立为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一,为保存和保护中医制定了护身符。

  年,毛泽东强调,“今后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中医学西医。”此种氛围下,年,卫生部举办了第一期全国性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下称“西学中”班)。此后,全国有计划地举办“西学中”班一直持续到年左右,各种脱产或不脱产的“西学中”班俨然成为一项医学界热衷的运动。不可否认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非常优秀中西医结合专家。近年来国内中医药大学设立了中西医结合专业,目的也是争取更多的人做到中西医结合,掌握中西医治病的相关知识,可事实呢,绝大多数医生变成了会简单应用中药和西药的医生,说什么都懂点,可谈到能否中西医融合大家一脸茫然,很难做到真正中西医知识融合,也不能中西医结合。

  解放初期也对纯中医进行西医学习改造,进行中医科学化,让中医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的理论,如解剖、生理、细菌、病理等;中医医生科学化,即对经考核合格准予执业的中医,通过“进修”进行现代医学的改造,使其变成“科学医”。

  结果如何,事与愿违!多数中医“直接以西医替代”,中医院领导是西医,中医发展方向被西医左右;而且很多新毕业的中医学院的学生日渐西化,医院的中医连个基本方剂都写不完整,却打着中医学院毕业的幌子,其实基本不懂中医;医院中医科室讨论病例没有中医内容;医院设立中医科是为了等级评审,已经基本没了中医思维、中医治疗手段。从结果上看,中西医结合就是中医西医化,西医逐渐取代中医。

  面对强大的西医,我们中医是固步自封,还是与西医结合是每个中医人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认为但从中医发展历史来看不仅要结合,而且要认真好好结合。中医是根据战国前的哲学思想形成的,在历史的潮流中汲取当时的科学知识得以丰富完善,如同伤寒、温病学说形成一样,目前更应该认真汲取现代科学知识丰富完善自己,在继承传统医学特色基础上形成新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应该是当代中医学术思想的主流之一,我们中医决不能固步自封,句句不离内经伤寒,要能将内经伤寒知识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发扬光大。如此看来现代医学的存在发展并不是传统医学灭绝之路,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史的一个阶段,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谁都不能回避。

2.中西医真的结合了吗?

  中医“精于穷理,而拙于格物”,西医“专于格物,而短于穷理”。中医侧重找规律、宏观,西医侧重直观、微观,如何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互补互用才是中西医结合的出路。目前的结合多是简单地结合,不是在理论和方法学上有机结合都不会产生真正的结合。

  必需明确的是:中西医结合(1)并不简单是中药西药简单的罗列叠加:如张锡纯等只是选用中西药的优势并用,还不能从理论上突破;(2)并不简单是的应用中药的药理知识指挥用药,目前许多西学中者多用此方法用药,少了中医精华辨证论治;(3)并不简单是中医进行实验来验证中医科学性,如唐容川等,这在目前很昌兴,但对临床意义不大,大多数人为了报奖、晋升而为之,中医让现代医学认同绝不是循证医学资料和单纯的病症结合,西医强调的是还原论和可重复性,针灸被国外认同就是符合西医的还原论和可重复性,针灸做到证病结合了吗?针灸在国外也主要是解决疼痛而已,但它可具备重复性,告诉他治疗牙痛选用合谷、颊车,他扎上后即使疗效不如你好,但也能缓解部分牙痛患者,它就被认同,西方认同的是“可重复性”;疼痛是病吗?还不是,它只是一个症状。

  那么到底真正地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应该怎样?我认为中西医应该结合在正确方法学基础上,理论上高度融合,能指导临床或出现新的疗法、新的思路,或出现1+12的疗效。但必须强调,中西医结合也只能是局部融合互解,求同存异,两个理论很难完全结合。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应该是挖掘了中医理论、发展了中医学术思想;同时为现代医学理论提供新思维、临床提供新方法、辨证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等。

  如此才能做到真真正正的中西医结合,才能发展中医学术,而且被现代医学认同汲取营养等。

3.如何合理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肿瘤

(1)必须首先中西医病名最大限度的互通

  目前只是疾病的病名对应,也就是少数病症结合,虽然不尽善尽美,但此符合现代中医发展的要求。下一步应该最大限度的中西医病名互通,其重要性如同中英文互译不言而喻。既往的中医以症状命名不能符合目前治疗的要求,不能顺应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

  比如我们搞了几十年中西医结合,我们抽血查的最多的是血象,血象里第一个是白细胞,那白细胞是什么,在我们之前没有中医对应的概念,我认为是卫阳,而且通过补卫阳可迅速升高白细胞,证明我们确定的对应概念是正确的,具体为什么白细胞和卫阳是互通的,参考一下《黄金昶肿瘤专科二十年心得·骨髓抑制诊治》5条理由。之前中医卫阳和营阴并谈,很少单独谈论从调理卫阳治疗疾病的。

  再如悬饮和胸水的对应:中医没有胸水的概念,是因为中医没有影像学,但中医有悬饮,悬饮的症状与胸水相似,两者可以对应。中医的饮邪多为阳虚而致,要温阳利水,所以治疗胸水既有温阳作用的西药白细胞介素-2,还有温阳抗癌的外用膏和温针疗法,临床皆取得明显疗效。可见由于胸水和悬饮的对应关系,即能明确白细胞介素-2治疗胸水较好原因,也为中医治疗胸水提供思路。

  中西医病名最大限度的互通可为科研工作提供极大方便;而且也为筛选西医有效治疗手段提供依据、为探讨中医治疗现代疾病提供思路等。

(2)必须最大限度的掌握中西医理论知识

  要想做到中西医结合必须最大限度的掌握中西医理论知识,仔细分析其异同,才有可能做到中西医融合,提出新理论、新观点,产生1+12的疗效。下面介绍我看问题产生新观点的切入点供大家参考:

  先看升白:如上所说,白细胞对应于中医的卫阳,西医的升白靠打升白针,疗效短暂,且有促进肿瘤转移的可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卫阳的角度来升白呢?卫阳出于下焦,靠脾胃中州的斡旋布散全身,由此我想到了艾灸关元、中脘、神阙、足三里来达到升白的目的,果不其然,往往3天后白细胞升至正常。

  再看如何将粒细胞调到外周血中:中医大夫都说用中药或中医方法能升白,可大家能将粒细胞从骨髓调到外周吗?我想大家可能想都没想过。我们常说的西医升白针就是将粒细胞从骨髓调到外周,那么我们中医是否有办法将粒细胞调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是我们黄家军团队的口号,我们认为白细胞是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它可以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其中粒细胞在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无颗粒细胞主要起特异性免疫作用。将粒细胞外调,无非调动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全身的免疫力。如果我们人为地在患者身上尽可能大面积地创造异物,是不是就可以调动粒细胞来吞噬异物呢。我们选择了在人体循行最广的太阳膀胱经上刮痧,第二天查患者的血象,结果超过90%的患者粒细胞都得到了提高,最高者超过%。这既能提高免疫功能,又能很好将粒细胞调到外周的简单实用刮痧疗法不能不说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

  局部靶向免疫抑瘤说:西医最早提出用生物疗法,全身免疫,先在日本流行,生命很短;传到台湾,也未见起色;传到中国内地却进行得如火如荼......。肿瘤是异物,首先释放PDL-1,使T细胞程序性死亡,不被周围的免疫细胞识别。如何让免疫系统去识别它,攻击它,进而消灭它,这就涉及局部免疫的概念。局部免疫,中医能做到吗?当然可以。这就是肿瘤局部针刺,针刺人为地创造了异物,极大地激发局部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就会去围攻消灭肿瘤,这就是我提出“局部靶向免疫抑瘤说”最初思维。

  假如我们不懂西医、对中医的概念不是很清楚,绝不可能提出这些确凿有效新理论、新方法。

  中医人要静下心来读经典,文言文艰涩难懂绝不是我们不接受的理由;古人写文章往往不直接叙述清楚,往往只提出一个事物的两头,即是什么和怎么做,中间的理没有提出来,读经典,就要把其中的“道”给读出来,才能融会贯通。

(3)必须注重方法学的认识研究

  “理念决定方法,方法决定结果”,这是不变的真理,要想真正中西医结合也必须从方法学下功夫。

①从中医的宏观和西医的微观结合着手,是强强联合

  扭伤后肿痛:西医先冷敷,后热敷,冷敷使之血管收缩,渗出液减少,肿痛就会减轻,热敷让瘀的部位疏通;但是先冷敷后热敷一般会产生后遗症,就是民间所说的风湿痛,西医根据的是扭伤后病理形态从血管收缩舒张来治疗的,是微观认识。中医呢,我直接用艾灸,先温通其所堵,既能消肿,又可避免后遗症,中医看的是扭伤的外在表现而采取的疗法,中医看不见内在的血管形态,认为“血不利则为水”,水肿是由瘀血造成的,治疗用艾条温通血脉自然水肿消失,这是宏观认识。要是在比赛场西医的处理方法能迅速减轻痛苦恢复比赛,但其它情况下用直接艾灸就可以了,不会留下后遗症。如若冷敷和艾灸结合,艾灸的力度远大于热敷,也不会留下后遗症,这是强强联合的应用。

  靶向药物治疗的西医靶点和中医宏观辨证:西医往往根据肿瘤基因检测结果选用靶向药物,即使检测结果完全符合有效率也就是70%-80%,那么除基因之外还有因素影响药物疗效,到底是哪些基因因素影响药物疗效目前尚不清楚,这是现代医学的微观认识。我们曾对易瑞沙、特罗凯等药物中医辨证和部位辨证进行宏观认识,认为特罗凯、易瑞沙适应症是辨证偏寒湿的肺腺癌患者,病灶偏外周,而且多合并胸水、心包积液等。基因突变跟肿瘤所在部位有关系吗?我曾经让学生田桢整理肺癌所在部位与靶向药物有效性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好了,如能将靶向药物适应症中医辨证,临床上即使未查EGFR,我们也可以根据肿瘤长在什么地方、中医辨证是什么,就能有效地选取靶向药。如能把中医辨证和靶点检测结合起来,靶向药物有效率会有很大提高,这也是强强联合的范例。

②必须注重互补性

Ⅰ.把中医的多靶点和西医的单靶点结合:中医的多靶点包括一个药物多靶点和药物联合的多靶点,一个药物可有多重功效,一种方法也有多个作用,这恰恰是中医的优势。西医则多是单靶点。如能把两者有效结合,则可以互补不足。

Ⅱ.优势互补:中西医各有各自的优势,利用各自的优势互帮互助,疗效自然提高。如我提出“肿瘤是局部内环境改变后,区域内的自体细胞变异增殖而不受周围免疫细胞识别抑制的异生物”,这里面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西医的土壤学说也即“内环境”,一是局部免疫,一是肿瘤,这个概念把肿瘤的形成原因完整的表达出来了。针对这三个方面,西医上强于抗癌,目前西医几乎所有的治疗主要针对异生物—“肿瘤”,这是现代医学的强项,但抗癌不能很好的解决肿瘤的复发转移。而中药对于改善内环境,改变土壤有优势;针刺对提高局部免疫功能有优势,内环境和局部免疫是肿瘤复发转移最重要因素,这是中医的强项。如能将中医改变内环境、针刺提高局部免疫功能、西医抑瘤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强强联合,无疑很好地解决肿瘤生长复发转移所有难题。

4.肿瘤中西医结合思路与实践

  

      

下面介绍我们中西医结合的几个角度,供大家参考,权当抛砖引玉。

(1)充分利用穴位解剖用针

  我们要好好的利用穴位解剖来指导用针,这是我们用针的基础。虽然经络的实质仍然是个谜,但是从穴位的解剖出发,可以帮助我们多角度地思考穴位的作用,以及指导针刺并了解针刺禁忌。大家可以参考严振国教授的《穴位解剖学》等书籍。举几个例子,大家感性认识一下。

①巧妙利用穴位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比如常见的咽炎,大家都知道咽炎时可见咽后壁滤泡形成,毛细血管紊乱,局部水肿,针对咽炎中医对采用针刺天突穴,而我们认为治疗咽炎就要刺激局部,改善咽后壁水肿,为此我们根据穴位解剖,天荣穴、廉泉穴正位于咽喉附近,针刺天荣穴向咽后壁进针直接作用于局部,再配合廉泉向咽后壁进针也刺激局部治疗咽炎,效如桴鼓;推而广之,咽部附近的疾患,如放疗后咽喉肿痛口干、扁桃体肿瘤等,皆可取穴于天荣、廉泉穴。

  古人对天突穴进针有诸多禁忌,不敢进针,即使进针也就是浅刺,怕出生命危险。事实有那么可怕吗?通过穴位解剖,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手法,针扎得再深也不会出问题。而且即使扎在血管上也不会大量出血,而且针扎到血管会有波动感,避开就是了。这是我们充分利用穴位解剖学获得的智慧。

②.巧妙利用解剖部位针刺:“胃四周围刺秒杀食欲减退”,我们曾经治疗一位食欲不振的肺癌患者,把平时很管用的方法都用尽了,患者还是不愿进食。怎么办呢?胃不动了,怎么样让它动起来?那就沿着胃的周围芒针围刺,进针后胃像长了眼睛要避开新进来的芒针,躲避就要蠕动,胃一蠕动就要排空会出现饥饿,食欲就有了。我让学生在患者胃四周围刺,不到1分钟,患者就索要食物,效果之快,我们形容之为“秒杀”。

③巧用背俞穴与其附近的神经关系治疗相关脏腑疾病:膀胱经背俞穴对应脏腑对应用背腧穴提供了极大方便。现代研究证实背俞穴位置邻近脊神经根部,发出脊神经的各个脊节,发出的神经支配胸腹腔内脏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和一定部位的躯干神经。刺激背俞穴,就能够通过神经传导治疗相应脏腑或体表的疾患。临床上我们用刺血拔罐、火针治疗相关疾病如哮喘、冠心病、肠梗阻、便秘、胃瘫等,效果显著。一个结肠癌肺转移患者,胸部CT上整个肺几乎都已经见不到透亮的地方了,我们形容之“大白肺”,患者喘憋,终日不能平卧,有时甚至有濒死感,学生姜欣在其背上肺俞、定喘等穴刮痧、刺血拔罐,喘憋迎刃而解,患者得以顺利出院,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赵伟鹏给一个肠梗阻的病人在相应背俞穴上刺血拔罐,不到2分钟,患者排气,速度之快,学生及患者皆始料不及。

(2)用病理生理指导中医辨证

  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都学过病理生理,大家可能想不到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病理生理指导中医辨证。

①利用血管壁斑块形成与脂类沉积有关,以化痰通络抑制血管形成:学过心血管病理生理的人都知道血管壁斑块形成与脂类沉积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有关,可谁能想到可通过化痰通络来抑制血管形成。我们喜欢应用十枣汤治疗与痰浊有关肿瘤,应用一段时间后,超声发现部分患者肿瘤没有缩小但肿瘤内血流消失了,这恰恰为抑制血管生成研发提供了思路。抑制血管生成不必只盯着血管,可以从抑制斑块形成着手,中医所说的化痰浊通络脉法就能抑制血管生成。同时也说明了痰瘀互存是重要肿瘤病机。

②子宫内膜增厚的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内膜癌的瘀血

  子宫内膜会随着月经发生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什么时候最厚,就是月经之前瘀血较重的时候,月经一来瘀血得去子宫内膜就变薄了。由此可见,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厚)存在血瘀。临床上,三苯氧胺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癌。什么情况什么因素会往下走导致子宫内膜癌?寒凉趋于下,凝于胞宫,则成血瘀。所以可以推出,三苯氧胺是凉药,子宫内膜癌是寒凝血瘀。《内经》所说“石瘕”“寒凝胞宫,状如怀子”,多年前先贤的理论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推测是正确的。

(3)用病理形态来中医辨证

  小细胞肺癌、鳞癌都有痰的因素。从病理形态来看,小细胞肺癌是颗粒状密集的,鳞癌是条索状散在的多见,比照于自然界,偏于寒凉的喜欢抱团聚集,偏于热则分散排列,那么可以说,鳞癌火重于痰,小细胞癌痰火并重。胰腺癌形成的结节是凸起于胰腺表面的,类比于生活中的硬疙瘩,说明胰腺癌肯定外寒重,同时还有内热挟痰瘀。

(4)据影像学肿瘤的位置帮助中医辨证

  先看肺癌,肺癌靠肺门的不管小细胞癌还是鳞癌,均与吸烟有关系,故偏火;位于外周的偏寒。肺内散在的结节跟情志有关系,我是怎么分析推测到的呢?大家看一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CT片,是散在的棉絮样的团块,我据此推出,肺内病灶散在的患者多与情志有关,临床印证了我的观点,这类患者脾气可不小,很有性格的,具有肝风的特点。推而广之,带状疱疹,状如串珠,发展迅速,具有风的特点;刺激性咳嗽,阵发性,也具备风的特点,用黛蛤散。

再看腹壁转移肿瘤:那些肿瘤容易腹壁转移?卵巢癌多见,还有胆管癌。腹壁转移肿瘤有些类似急性腹膜炎的表现,以治疗急性腹膜炎的思路,用大陷胸汤治疗腹膜转移癌,效果显著,可以推测腹膜转移癌偏痰火。还可以推测容易造成腹膜转移的肿瘤也多含有痰火,事实上卵巢癌、胆管癌多有痰火因素。

(5)部位、病理与阴阳的关系

  这里的部位区别于影像学,是指肉眼能看到的部位。中医认为“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上为阳,下为阴”,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与外界相通的、近体表、头颈、胸腔的肿瘤属火热的多,病理以鳞癌、小细胞癌的多见;与之相对应,位置偏里、偏下、腹盆腔的肿瘤多属寒,腺癌、粘液性的、浆液性的肿瘤偏多。以消化道肿瘤为例,口腔、咽喉、食管的肿瘤往往都是鳞癌,而贲门以下直至乙状结肠就变成腺癌,肛管部位肿瘤就又变成鳞癌了。子宫内膜腺癌多见,子宫颈与外界相通又变鳞癌了。

  有的部位跟病理没有一定关系,但是我还是根据中医理论把它分类。例如我人为地把胰腺癌分为胰头癌与胰体尾癌,胰头癌容易出现阳黄性质偏热,胰体尾癌多包绕大血管疼痛性质偏寒。我一直对现代医学对于肺癌的分类不满意,把肺癌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腺癌与鳞癌归于非小细胞一类,这是不科学的。个人认为,正确的分类,要不三者都分开,要不把鳞癌与小细胞癌归于一类。

  全身各部位肿瘤与病理演变规律参见《黄金昶中医肿瘤辨治十讲》一书。

(6)根据副反应给化疗药和靶向药分类来提高疗效

  对此,我在本书和《黄金昶中医肿瘤辨治十讲》一书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阐述。

(7)根据药物副反应来辨证指导用药

  临床上用大量白细胞介素-2(IL-2)时会出现发热,但药物属性究竟是寒还是热不好确定,因为发热的病机可寒可热。后来静脉大剂量给予IL-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了皮肤潮红,这时候可以肯定它是热药。而胸水,正如内经所言“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由此想到往胸腔里注射IL-2治疗胸水,效果果然优于其他药物。

(8)中西医概念汇通探寻治疗方法

本文前面已有论述。

(9)临床表现与中医概念的对应来寻找治疗思路

  器官外淋巴瘤及其它肿瘤对应经络病变:淋巴瘤长在脏器上的少,长在器官外的多,器官外的对应于中医的经络,器官外淋巴瘤对应经络肿瘤。经络中瘤体也具备虚、痰瘀毒的特点,哪些药物可以补经络的阴阳气血之虚;哪些药物可去经络的痰瘀,哪些药物可去经络的癌毒,如这些清楚了,我们可以很好地治疗经络中的淋巴瘤,还可以治疗经络中的其它恶性肿瘤,大家别光盯着脏腑癌瘤而忽略经络癌瘤,其实经络癌瘤也不少,你们回去搜搜治疗经络病变的相关药物,等有机会我再和你们谈谈。

  神经肿瘤也具备神经病变特点:虚风、痰、瘀与阳虚。神经的疾病,症状多见颤抖,具备了虚风的特点;还见麻、木,与痰瘀有关;神经就像电线里的导丝,是纯阳之物,神经出现病变,存在阳虚的一面。

  红细胞、血小板没有对应的中医概念,这也难不住我们,我们可从红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去探寻中医治疗思路:红细胞是西医的概念,其低于正常值时就是贫血,贫血并不完全对应中医的血虚,要是拿贫血对应中医血虚来治疗效果不理想。红细胞为脉内的营阴,携带氧气,寿命长,不难想到营阴缘自脾胃、肺脏交换氧气、阴者难以速成与脾肾之阴有关,所以我常用自拟的金匮统元方补肾健脾益肺升高红细胞,该方升血色素效果相当快、相当好。血小板容易聚集,具有凝血功能,从中医理论讲与凝血相关的脏腑包括肝和脾,肝藏血,脾统血,故可调节肝脾以升血小板,调理肝脾可在后背选择肝俞、脾俞、膈俞等刺血拔罐,也可中药里选择养血、补气、凉血之品,补气血以调肝脾,凉血以预防出血。

(10)中医理论解释西医之惑、为西医助力

  解释伊立替康用药剂量区别:伊立替康在小细胞肺癌里剂量偏小,而卵巢肠道肿瘤剂量偏大,为什么会这样?辉瑞公司说是循证的结果,西医无法说清楚。我的解释是,伊立替康是热药燥药,热与燥均能去湿。湿性趋下,越往下湿邪越重,需要去湿的伊立替康相应地剂量也就越大。

  痰稀的咳嗽:西医治疗咳嗽,要么强力止咳,要么促进纤毛摆动排痰,但是不去根。中医讲,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用治脾胃之法,简单的两味药,姜和枣煮水喝,既治脾,也治胃,是治本之法,虽不治痰但咳嗽稀痰自然消失。这为西医根治痰咳提供思路。

  通便问题:西医也认识到通过促进肠动力来排便,但对应的药物西沙比利因为出现了问题而停用。中医怎么办呢?用生白术,促进肠蠕动,大便自然易解。

  要加强帕米磷酸二钠减少脏器转移的再认识:我在《黄金昶中医肿瘤辨治十讲》一书中说帕米磷酸二钠是凉药,是活血药,为什么?骨转移患者出现骨头疼痛,用解热镇痛药有效,吗啡类反而效果不好,因为前者偏凉,后者偏热。乳腺癌属热性癌症,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常见;肺癌病理多样,有热性的鳞癌、小细胞癌,也有寒性的腺癌,其骨转移既可见溶骨性破坏,也可见成骨性破坏。所以,帕米磷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有效率最高,肺癌骨转移次之。既然帕米磷酸二钠清热活血,我由此推出它能减少脏器转移机会,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这个观点,巧妙将帕米磷酸二钠结合化疗皆有可能提高与瘀血密切相关的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妇科肿瘤等)化疗疗效。

(11)展开想象空间,把中西医汇通

  大家可能认为这句话是空的,其实不然,有时发现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其实是有密切联系的,这需要其间架一个桥梁来连接,这个桥梁的建立需要很多中西医相关知识。如刮痧疗法将粒细胞调到外周;重建肿瘤区域靶向免疫治疗学说的提出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维生素C降转氨酶与治肝之法:现在治肝,多执着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如实说,单纯补脾来治肝效果不理想。殊不知,原文还有:“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我治肝胆病,用酸类药多,如乌梅、白芍、山萸肉为多,治疗肝病效果满意。有一次,我们一个病人转氨酶很高,请感染科会诊,会诊意见就是毫升生理盐水中加3克维生素C,用后转氨酶就降下来了,维生素C很酸,这正符合中医以酸治肝的道理。现在用五味子的提取物联苯双酯治疗转氨酶升高,取效很快,也正是利用了五味子的酸味。“夫肝之病,补用酸”这才是治肝之法。

  对恶性积液的思考:脑积液和腹水两者有相似之处,都是器官与组织泡在水中,这不同于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是孤立的水。我想,如果胸腔的水跑到腹腔,形成的积液还是弥漫的腹水吗?应该不是,应该是肝周积液、脾周积液等孤立的水。为什么会这样?从来没有人提过这个问题。同为积液,不同的存在方式必然提示病邪的不同。孤立的水和弥漫的水怎样思考?我认为,孤立的水,乃饮邪,是阳气不化所致;弥漫的水,为湿邪,是脾湿不运所成,治疗方法当然有异。

  此外本书中对宫颈癌、卵巢癌、脑瘤等治疗思路融合了许多中西医知识。肿瘤是一个复杂多病因形成的,可不是内科常见病治疗那么简单,对各种肿瘤的治疗要缜密全面思考,大胆用药,如此才有好的疗效。

上面是我对肿瘤中西医结合的管见,请同道批评指正。

(易健敏整理)

中国医院孙桂芝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团队专家王逊主任将于6月15日(下周三)下午两点在医院二楼肿瘤门诊2出诊会诊,想找北京知名专家会诊的患者可以提前预约!联系人王清贤,预约电话,-。

扫描下方







































治疗头部白癜风
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kkepq.com/yfff/1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