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心包积液 > 治疗方法

猪猝死,怎么回事

规模化猪场猪猝死经常发生。导致猪急性死亡的原因有很多,根据猪发病器官或原因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本文跟CTC君一起探讨下猪猝死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梭菌性肠炎

该病是由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母猪急性死亡的一种急性毒血症。魏氏梭菌是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有A、B、C、D等型,其中A、D型能引起母猪突然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炎热的夏天发病率更高,主要侵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使母猪发生休克导致死亡。

1.原因分析

由于母猪妊娠期抵抗力下降,母猪妊娠前期与中期控制喂料量导致胃酸反馈性分泌减少,十二指肠内环境pH升高、碱性增强,适宜厌氧梭菌的繁殖并致病。

2.临床症状

营养和体况良好的母猪较易发病。该病一般无先兆症状,临床可见母猪突然卧倒,抽搐,几分钟后死亡。多数表现急性腹围膨胀,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及两耳微紫,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肌肉颤抖,四肢划动,皮肤苍白,角弓反张,一般体温正常,38℃左右,濒死体温稍降低,呼吸急促,来不及治疗,往往在发病后的12~24小时、甚至1~2小时内死亡。

3.剖检病变

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母猪猝死已肠道出血、肠腔充满气体为特征,整个肠腔充气,特别是小肠鼓气特征明显,猪胃黏膜有出血性炎症、胃溃疡,胃黏膜轻微脱落;小肠中尤其是空肠中含有大量稀薄血色食糜。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颌下、腹股沟淋巴结水肿;部分病死猪肺充血,气管、支气管内充满白色或淡红色泡沫,腹腔内有淡红色渗出液;部分死猪心外膜、心内膜以及心肌有条状或斑状出血,肾皮质呈大量点状出血,其他脏器有散在性出血点;部分病死母猪脾脏肿大、淤血,剖面有深褐色血液渗出。

4.防制措施

梭菌性肠炎的防制主要在于预防,猪场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加强饲养管理以及消毒等。

4.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加强猪舍的通风,做好冬天保温和夏天防暑工作。

4.2猪场应加强猪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梭菌病原体常存在于猪的粪便中。一旦发生本病,梭菌会长期存留在猪舍内成为传染源。由于魏氏梭菌对卤素类和复合醛类消毒剂非常敏感,建议使用双链季铵盐复合碘和复合醛消毒液,在每批猪出栏后严格冲洗消毒猪舍,空置1周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4.3母猪采食带霉菌和霉菌毒素的饲料是引起母猪梭菌性肠炎的原因之一。应提供优质的原料配制饲粮。另外在饲料中添加祛霉健产品1kg/吨(霉菌毒素吸附剂)是预防母猪梭菌性肠炎的有效措施。

4.4药物防治。猪魏氏梭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可选择魏氏梭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有替米考星、强力霉素等。

猪魏氏梭菌病相关图片如下:

图1:母猪胀气

图2:肠道充气、充血

图3:胃底部出血

图4: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正大康地祛霉健(添加1kg/吨)

20%正大康地替米考星(添加g/吨)

二、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高发于温差变化剧烈的时节或多发于酷热夏天,以育肥猪死亡最为典型。育肥舍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等原因易导致本病暴发,本病以地方性散发为主。

临床症状:急性病者主要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至41℃及以上,呼吸困难,不愿卧下,呈犬坐式,濒死时,嘴和鼻孔出现大量淡红色泡沫,死后口鼻流出血样液体,全身发绀。

剖检病变:剖检见病猪有广泛性出血性大叶性肺炎,肺多为黑红色或紫色,其切面有多量暗红色的液体流出,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无光泽。肺小叶间质增宽明显,内部充满透明的液体,心内、外膜有出血斑。

防制措施:

-季节性变化导致昼夜温差较大时要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和通风换气工作;

-猪早期发病时可在饲料中20%氟苯尼考-g+10%盐酸多西环素g+正咳停g,连用5~7d;

-栏舍冲洗、干燥后,用卫可消毒剂带猪消毒。发病早期可采用减小饲养密度,加强通风等方法控制本病。

三、最急性型链球菌病

临床症状:发病以保育猪为主,病死猪体况良好,皮肤未见充血、出血,其眼睑肿胀,眼无分泌物。

剖检病变:剖检见患猪有弥散性小灶性出血性肺炎,心肌、心内外膜有出血斑(这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打开腹腔可见少量的白色纤维素丝状物与腹腔脏器连接或腹腔有积液,其膀胱壁上有斑状或块状出血,小肠壁血管怒张、充血,大肠系膜血管充血严重,脾脏肿大、易脆,脾头肿大最为严重且出现瘀血、梗死。

防制措施:

避免换料及昼夜温差过大导致猪发生应激,避免2周龄以上差异的猪混合饲养,去除栏舍中的尖锐物,避免猪受伤,保持栏舍通风良好;

实行全进全出,猪出栏后彻底清洗猪舍并空栏足够的时间。小单元饲养有助于降低温差变化和减少猪群间的流动;

换料前3~5d可在饮水中添加优泰维(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预混剂)g/t和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让猪自由饮用,药物连用7d。

四、猪水肿病

猪的水肿病也叫做猪的大肠杆菌病,或叫做猪胃肠水肿病,它是一种多发生于小猪和仔猪的急性、散发性疾病。尤其是生长快、发育好的仔猪发病急、死亡快,多呈“突然死亡”。该病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不食,颈部、尤其是跟睑水肿.严重的可引起垒身水肿,指压水肿部位有压痕。发病初期,表现兴奋,转圈,运动失调,体温不高,粪尿减少,后躯麻木。经过1~2d死亡,有的“突然死亡”。

剖检病变:特征性的病变是胃壁,结肠肠系膜,眼睑和脸部及颌下淋巴结水肿。大肠系膜、胆囊、喉头、直肠周围也常有水肿,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肾包膜水肿,膀胱粘膜轻度出血,出血性肠炎变化常见。

病因:本病为溶血性大肠杆菌。由于饲料管理不当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寒冷的刺激,或母源抗体消失。大肠杆菌在肠道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由病毒引起过敏反应,使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发病。

防制措施:

预防:在饲料中加人磺胺二甲基嘧啶片或粉,按照每10kg体重0.2g拌匀饲喂,连喂7d即可。

加强对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饲料中不能突然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严防饲料的单一化。在发现第一例病猪时.应该立即对病猪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同时还应该对同窝的仔猪进行预防性治疗。

五、猪附红细胞体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血液的红细胞表面或者血浆中寄生有猪红细胞体而引起。该病往往急性发病,快速传播,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即主要在夏季发生。病猪呈急性经过时会在数小时到一天内发生死亡。

临床症状:病猪临床上主要表现出高热,能够达到40~42℃、贫血、黄疽、体质消瘦等。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2℃,食欲不振,甚至停止采食。拒绝运动,往往挤堆爬卧,呼吸困难,可视黏膜黄疸、苍白,初期发生便秘,排出混杂黏液或者黏膜的粪球,有时交替发生便秘和下痢,尿液赤黄。急性型病猪的全身皮肤呈苍白色,四肢呈红紫色,特别是耳廓边缘非常明显。

防制措施:

1.猪舍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避免高温潮湿。

2.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四环素或者土霉素混饲,连续使用7~10天,能够有效防止病情蔓延。

六、猪弓形体

猪弓形虫病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血液原虫病。此病弓形虫可经口鼻、呼吸道、皮肤等侵入到猪体,根据病程缓急,有最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三种,严重直接致死。以3~6月龄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高,此病常见夏秋季节。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潜伏期为3~7d,病程多位10~15d。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呈稽留热(常发热7~10d,精神沉郁)。

(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7)少吃或不食,精神沉郁。

(8)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9)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弱仔,弱仔产下数天内死亡,母猪流产后很快自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剖检病变:患猪死后剖检可见胸腔内有淡黄色、清凉的渗出液,心包腔积液,心脏表面覆盖一层黄色胶冻样的渗出物。全身淋巴结高度肿胀,充血、出血、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肺脏呈斑驳状,有大片红色实变区。肝脏肿大,其表面散在栗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及出血点。脾脏稍肿。肾脏苍白、略肿、被膜下散在小出血点。

防制措施:

预防:针对此病的发生,建议定期组织灭鼠。同时,猪场禁止饲养其他家畜,尤其不能养猫。管理人员减少与猫的接触,严格饲料管理,禁止使用未经煮熟的屠宰废弃物喂猪,减少感染此病的可能。

治疗:临床施用此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主要是磺胺类药物,比如:磺胺六甲氧嘧啶,复方磺胺嘧啶钠肌肉注射,或者在饲料中拌料。

猪器官组织黄染

肝脏黄染

腹股沟淋巴结黄染

七、霉菌毒素

在饲喂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后突然发病,猝死型病例往往是在慢性中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常见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严重者不表现症状而突然死亡。尸体剖检可见皮下胶胨样浸润,肌肉有小血点,肝脏肿大变黄,表面有出血点,胃肠道出血,淋巴结出血肿大。

文/正大康地营销支持部特别供稿

欢迎留言交流,共同探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kepq.com/zlff/11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